东魏•李仲璇修孔子庙碑(东魏孔子庙碑)

作者:碑刻管理 来源:汉魏碑刻陈列馆
作者:碑刻管理 来源:汉魏碑刻陈列馆

东魏•李仲璇修孔子庙碑

东魏兴和三年(541年)立。

又名“东魏孔子庙碑”、“鲁孔子庙碑”。高252厘米,宽86厘米,厚14厘米。上部为额,饰晕状龙纹,篆刻“鲁孔子庙之碑”。正文24行,行51字,记载兖州刺史李仲璇修建孔子、十哲塑像事,“乃命工人修建容像”,“既缮孔像,复立十贤”,并无一字言及修缮孔子庙。《祖庭广记》、《增补校碑随笔》等方志、金石等著作定名为“李仲璇修孔子庙碑”似为不妥。碑阴刻名三列,多为属官题名。右侧刻“内口书任成王长孺碑”十字,王昶认为笔迹与碑文不类,疑为后人妄刻,但此观点不为其他金石学者认同。

李仲璇,《魏书》、《北史》具有传,但作名仲璇。从碑看,字仲璇,无名,碑上所列定州、平北府法曹参军,兖郡功曹,使持节、都督兖州诸军事、车骑大将军、当州大都督为正史所失载。

碑正书,含有隶意,间用篆书,且多异体字,初看给人以怪异的感觉,但看惯了精美典雅的北朝碑刻、墓志后,又觉得此碑令人耳目一新。郭宗昌认为“笔力劲骏,如偏面骄嘶”,赵崡认为“碑正书,时作篆笔,间以分隶,形容奇怪。考古书法,大小篆谓之篆,……笔有批法谓之隶,以篆笔作隶书谓之八分,……然则如此碑,篆耶?分耶?古今隶耶?”杨守敬《学习迩言》称其“间杂篆体而精劲绝伦”,康有为《广艺舟双楫》称其亢夷、洞达、庄美,“如写衣弟子,神采超俊”,“超爽莫如王长孺”。

碑一直存于曲阜孔庙,1978年由同文门移入东庑,1998年移入汉魏碑刻陈列馆。保存完好。

释文见《孔氏族庭广记》、《曲阜县志》诸书。见著书目有《集古录》、《金石录》、《石墨镌华》、《金石萃编》、《金石史》、《金石文字记》诸书。